本文作者:成语接龙故事

我的《致谢》生活,致敬自己

虽平凡,却是亮光。同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,苦难岁月、艰涩心境感同身受。提笔泪目。也写《致谢》誌岁月,感恩生活,致敬自己——

儿时家境真苦。父母起早贪黑,土里刨食,没有歇息的影子。从小学到大学,我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腆着脸,兜兜转转借来的。

那年,丢了5块钱的弟弟,被母亲用树枝不停狠命抽打,满地打滚哀嚎,我和姐姐傻立一旁,啼哭不敢阻拦,场景刻骨铭心,此生难忘。

那时的5块钱,确实是全家人沉甸甸的生活,但不是全家人的命啊!至今想来,别样滋味在心头。

窘迫生活,填充着灰暗,塞满了辛酸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为生计忙碌的父母自是没有时间,也不会过问我的学习。在他们的认知里,不愿读或读不下去了,回来种田便是了,和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。

或许老天眷顾,儿时的我另有特质,爱听故事、爱看小人书、爱听《岳飞传》《杨家将》。

为了请堂兄讲故事,为了向大孩子乞讨看小人书,我没少帮他们割猪草、干家务活、讲软话,以致于经常完不成割草任务,被父母数落却不敢说实情。

用短树枝撑起篮底,垫高猪草蒙混过关也是常事。只是苦了我家的羊儿和兔子,害它们挨饿吃不饱。

痴迷单田芳、刘兰芳的评书,夏天到校睡午觉经常迟到。大汗淋漓狂奔到校,常被老师逮个正着,一字排开罚站晒太阳。

凶神恶煞的班主任心情不爽时,会手掴大家的脑袋。耳听清脆击打声渐次传来,我瑟瑟发抖,双手抱头。老师怜悯,未忍心下手。

我明白,那是老师爱才。全乡小学生作文竞赛《丰收的田野》,我喜获第一。班主任摇头晃脑朗读我的“佳作”,至动情处竟亲了我一口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这边爱来那边恨,莫名引来邻村大孩子的嫉妒。

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。回来的路上,他们截住了落单的我。或许是我惊恐哀求的眼神感动了他们,最终放过了我。

读书、割草、嬉戏、耍闹,童年无虑,穷且快乐着,但噩梦还是降临。我13岁那年,夏天的骄阳烤焦了生活,9岁的弟弟溺水夭亡。

生命的殇,内心的痛,人生的憾!

童年至此结束,我进入初中。

没有任何人要求鞭策,我像换了个人,开始发奋苦读。爷爷说,这叫凤落地、龙升天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学校离家不远,是一所农业学校,从初一到高二。10多个民办教师,全是本地的“土秀才”。

校园周围百余亩农田,由全校师生四季耕种,老师的工资、学校的经费大半来源于此。

一周六天上学,学生自带农具,每天上午或下午劳动半天,小小年纪的我们开启了耕读生活。

初中三年,昏暗的煤油灯伴孤影,每晚后半夜才睡觉。每天清晨,父亲一碗油滋滋的蛋炒饭补充我一天的营养。暑假,干不动地里的农活,父母会让我早早回家做饭,那是对我的爱怜和格外体贴。

那年,电视剧《霍元甲》风靡。屋后的邻居从他集镇的姐姐家借来值钱的电视机,引得全村老少观看,将他家的鸡窝也踩塌了,不得已移到屋外来看。我专心苦读,从未到场。

后来,卖油菜籽有了一点结余。父亲问我,买电视机,还是电风扇?我毫不犹豫答道:电风扇。平房闷热,看书太热了,父母当然尊从我意,买了电扇。

少年无知。换作现在,我会照顾父母,让买电视机。

初二,我荣获县三好学生。

初中毕业,全校仅3人录取省属溧阳中学。母亲骄傲地说,能读乡里的高中就不错了,没想到我儿会进城读书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期间一段插曲,需浓墨重彩表述。

我的分数够上小师范的。胖校长特地将我唤至学校,刷刷点点给我涂了一张纸条,让我进城找教育局长:“读师范去!”

我没填师范志愿,从未进过城,再说时间已是中午,父母去外地卖西瓜了,咋办?

胆小怕校长,只能乖乖答应,立即动身。大夏天步行10多里路,赶到集镇车站等汽车。

同在等车的一个年轻白胖阿姨见我小孩一人,问我去哪。我告知情况,把纸条给她看。

她告诉我,她是我隔壁村的,嫁在溧阳城边上,回娘家来的,她带我去找。我抓到救命稻草,那个感激啊,立刻心定了。

到城里已是傍晚。城里车水马龙,热浪滚滚。第一次进城,到处新鲜。

东找西问,好不容易找到教育局长家。

白白胖胖,穿着背心大裤衩,带着眼镜的局长看了纸条,告诉我们,招生的人已经走了。暗自开心,正合我意!

跟着阿姨去她家,好长一段大马路。阿姨让我记住回家的路。张罗我吃晚饭、洗澡、睡觉。第二天吃完早饭后,安排我回家。

工作后,我四下打听过好心的阿姨,未果。那时太小,都不知村名叫啥。后来那片村落也拆迁了,更是没法找。至今感恩在怀,想办法再找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高中三年,学习更苦。三年假期,农活再忙,父母没让我干过。

相比城里孩子,农村孩子学业综合素质还是有差距的。未分文理班之前,考试排名怎么也达不到自己的理想,我常有揪自己头发、扇自己耳光的念头。

分析原因,一是生物理化不占优势;二是学习时间不够,寄宿改变了原先在家“开夜车”的习惯。值班老师每晚夜查,是点不得蜡烛夜读的。

直至分班,自己的文科优势才凸显出来。之后,被保送进了重点大学。

大学四年,每个暑期结束返校,全班晒得最黑的人肯定是我。

家里10多亩种子稻,每天上午9时许开始扬花粉,2小时内需完成3次人工授粉。

手拿长竹杆,在一人多高的稻田里快速穿梭赶花粉,汗流浃背不说,稻叶更是刺人。下午,则继续顶烈日地里采棉花,晚上熬夜剥棉花。

那个时代的研究生凤毛麟角。一进大学,我就想着读研。可家里穷啊,不忍心父母继续借钱供我,只能慢慢作罢。

心头的伤和憾,总要找补。后来,早早为女儿规划,女儿读了研究生;父母严肃,我们亲而不近,现在我和女儿融合为一;工作以来,我一直坚韧精进,常清零再出发……

苦难辉煌。感恩生活和过往,感恩父母、师长、亲朋和社会,特殊的时代特殊的香。

致敬自己,致敬成长,虽平凡,却是亮光。

我的农村老家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00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